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树人育德五十余载,桃李成蹊绿意渐稠

来源: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发布时间:2017-11-17 访问量: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广州交校历经创建、停顿、复办、二次创业、深化改革、两校合并、跨越发展等历史阶段,一代又一代交校人始终崇尚并践行“不畏艰难、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创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成为一所办学实力雄厚,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国家级示范学校。

抚今追昔,每一个关心广州交校的人无不心潮澎湃,为她的辉煌历史而骄傲,为她的灿烂未来而祝福。

一、艰苦创业、辛勤耕耘,风雨兼程、与时偕行

今天的广州交校是由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与广州市机械学校于2006年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源于1964年。

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为培养新型劳动者和新型知识分子,广州市政府决定开办25间半工半读职业学校。1964年7月23日,广州市政府行文批准成立“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学校隶属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校址为广州市北郊嘉禾。1964年9月16日,25间职业学校隆重开学,市政府、各主管部门和有关工厂的领导以及职业学校的师生共四千五百多人出席了联合开学典礼。从此,广州交校怀揣梦想启航了。

1967年,学校改名为“广州市交通运输学校”。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学校仅开办5年,培养了两届学生,于1969年10月停办。1973年11月,根据市政府的决定,学校复办,校名暂定为“广州市交通运输技术学校”,隶属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属中专性质;1974年5月,学校正式命名为“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 因政府机构改革,1981年1月起,学校隶属于广州市公共交通局(1983年改名为广州市公用事业局),2001年7月起,学校隶属于广州市交通委员会。2005年,广州市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与改革,从2006年4月起,学校划归广州市教育局管理,成为市教育局直属中职学校。2006年5月,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增挂“广州市交通运输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牌子。

——艰苦建校,完善办学条件。建校伊始,第一代的交校师生在广州市北郊嘉禾一个叫孖树岗的荒芜山岗上开始创业,当时占地面积仅有34.5亩。为建设美丽校园,师生们自力更生,多方筹集资金,经历多次征地扩建,到2006年7月,占地面积达79.77亩,校园建筑面积达50823平方米,并拥有18821平方米的实训实习中心,实训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学校的生活、教学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办学条件日趋完善。

——扩大办学规模,完善专业体系。创办首年,学校仅开设汽车驾驶与维修一个专业,学员193名(后按上级有关政策,调整劳动力支援农业,剩下126名学员)。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共开设3个专业,每年招收约200人。之后,学校根据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增设新专业,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到2006年,开办专业达1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涵盖汽车制造、汽车维修、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能源、信息等行业,在校生达4804人。

——调整办学定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办初期,学校属半工半读性质,培养新型劳动者和新型知识分子;复办以后,学校主要为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招收高中、初中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学制为二年、四年不等;90年代,随着学校办学定位的转变,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四年,2001级以后改为三年。同时,学校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外开展汽车驾驶、摩托车驾驶等培训,并逐步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到2006年,已建立汽车维修、液化石油气、机械数控、计算机、物流运输等五个行业的鉴定站以及14个鉴定考核点(场),开展30多个工种的考核,年培训人员达到近万人次。

——积极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壮大教职工队伍。创办初期,学校仅有教职工29人,其中教师8人,分别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和教育局;1973年复办后,教职工增加到60人左右; 90年代,学校通过引进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留校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教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到2006年,在编教职工达到175人,合同教职工62人,职业培训人员25人,并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后勤社会化人员,为学校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提升办学实力,成为广州职业教育窗口示范学校。学校从创办初期半工半读、默默无闻的普通中专学校,一步步走来,先后成为“广州市重点中专学校”(1980年)、“广东省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1994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2000年),2005年8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广东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试点学校。进入21世纪之后,学校先后荣获“广州市先进集体”(2003年)、“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广东省交通系统教育先进集体” (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等荣誉。

截止2006年7月,学校先后培养2万多名毕业生,为本地区汽车制造与售后服务、交通运输、物流、机械制造、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广州市机械学校创办于1975年。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向全国人民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为推动广州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广州市农机公司根据广州市计划委员会“关于广州市农机公司开办农机学校的批复”,开始筹办广州市农业机械中等专业学校。1975年,学校正式成立,开设有“农机化”和“汽车与拖拉机维修”两个专业,主要承担农机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的培养任务,隶属于广州市农机公司。校舍筹建过程中,学校曾借用华南农学院(即今天的华南农业大学)的校舍和师资办学。1978年迁入广园中路松柏东街现校区,该校区是以两台拖拉机和3个农转非招工指标从三元里村民手中换来的,校园占地面积不足10亩。1979年至1982年,学校暂停招收中专生,以开办短期培训班为主,如中山大学的电子技术培训班、广州市行政区域的各县农机系统干部培训班等。至1983年,学校恢复招收中专生。1995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机械学校”。

在学校开办的前10年间,每年只招一个班共40人,教职工不足20人。从1986年至1992年,每年招收两个班,每个班也只有40多人。在20世纪90年代,因办学用地不足,学校积极与一些生源多办学条件较好的外地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共开办有10个分教点,开设有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电子、机械等5个专业,在校生人数在鼎盛时期达到1300多人,在职教职工62人。

二、薪火传承、崭新交校,追求卓越、全国示范

2006年8月30日,根据广州市政府《印发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与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府(2005)57)精神,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与广州市机械学校合并,在广州市教育局领导下,筹备组建新的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并于当年实现了人员安排、财务收支、教学与学生管理、招生与就业、后勤保障的5个统一,顺利完成两校合并。2007年9月,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方案》,教职工定编399人,办学规模为学生7500人,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主,并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的广州交校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两校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开始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观念先行,铸牢基础,创建国家示范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制定“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高标准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围绕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需要,立足交通运输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坚持改革与创新,注重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创建广东省和全国示范学校。2011年1月,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2013年7月,学校完成示范校建设的全部项目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4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三部委批复,学校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 目前,学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拥有价值近亿元的现代化实训设备,全日制在校生约6000人,在职教职工410人,离退休教职工168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年均两万多人次,成为广州职业教育的窗口示范学校,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

——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现代职教管理体制。完善学校规章制度,2008年,完成学校规章制度的全面修订,制定学校章程,修订、新制定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共135个,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2008年以来,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绩效工资,形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人才引进机制,构建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岗位聘用管理新机制,以及与聘用、考核制度相匹配的分配激励机制。开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2010年,开始实施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部二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2014年1月,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确立“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修德砺技、师生为本,服务交通、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和9个质量目标,全面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服务质量。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之根本,加强教师引进和培养,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双师工程和青蓝工程,投入巨资打造教师队伍,建设起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57人,其中,研究生占10.9%,中高级职称占61%,“双师型”专业教师占75%,兼职教师66 人。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广州市优秀教师和省市优秀班主任。 2014年教师节,交通工程教学部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陈高路老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完善专业体系,做强品牌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学校根据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需要,做大做强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为龙头,与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整个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专业群。同时,大力发展城市燃气等特色专业,新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以专业优势带动专业品牌、专业品牌铸就职教名校的有利格局,成为广州及珠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目前,已经建成汽车制造、汽车维修、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燃气工程五大专业群,开设专业1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开发手段,率先改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并实施一体化教学,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和2010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课题分别作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并顺利结题。2014年9月,学校申报的“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借鉴丰田技术人才培养经验改革职业院校汽修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参与完成,排名第二)教学成果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以来,学校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从2007至今,交校学生获得13个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45个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在2012年和2014年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车身修复专业四名学生晋级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毕业生综合能力强,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对象,每年有300多家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企业的广泛认可和学生良好的职业发展,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美誉度,提升了影响力和吸引力。

——校企携手、合作共赢,国际交流、博采众长。从上世纪末期,学校就一直探索校企合作这一育人新模式。先后与香港中华煤气、丰田、上海通用、东风雪铁龙、奔驰、一汽大众、一汽奥迪、长安福特、广汽集团、宝供物流、广日电梯等20多家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校企双方共建教学中心和培训基地,开展教师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培训,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起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奔驰、大众、丰田、奥迪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生产商合作,开展文化、技术交流;与德国歌德学院合作,在德系汽车品牌“订单班”推广德语教育;与英国诺丁汉中央学院结成“技能发展合作伙伴院校”,导入英国汽车工业学会职业资格体系并成立认证中心;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广州保时捷中心、广德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在汽修专业组建“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按英国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养和认证,搭建起国际化职业教育发展平台。

——大力拓展职业培训业务,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坚持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职业技能培训的“两轮驱动”办学体制,积极开拓职业培训市场,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承担机动车驾驶教练员、营运驾驶、出租车驾驶从业资格培训、汽车驾驶员理论和实操培训。开展全市汽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承办广州市汽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考试中心。开拓面向企业员工的专项职业培训和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鉴定,为华南地区东风雪铁龙、丰田、长安福特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及广东省各地燃气公司的职工提供技能培训。2009年,学校被市政府确定为广州市“双转移”定点培训机构,为广州市实施“双转移”战略培养技能型人才。目前,学校每年承担各类职业培训达两万多人次,考核鉴定达万人次,成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类企业员工的重要培训基地。

——坚持以生为本,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爱与责任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等,把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与职业能力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予以强化和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化和全程化,97%的骨干教师和班主任持有心理健康教育证。成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面向全体开展教育,针对个体开展专业咨询,2009年被评为“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参加省市的各类竞赛,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屡获殊荣。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先后有墨缘书法社、交校电视台、公关礼仪社、管乐团等社团荣获省市十佳社团和优秀社团,学校被省教育厅和书法家协会授予“书法教育名校”。广泛发动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每年均获得优异成绩,连续七年获得“优秀组织奖”。

2006年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6万多名毕业生,为广州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9-2011年度广州市先进集体”等荣誉。

三、展望未来、大展宏图,励精图治,再创辉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和积淀,交校人将一如既往,遵循“笃学、求真、务实、创新”的校训,传承和发扬“不畏艰难、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铸就广州交校永远的辉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