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汽修工的柔情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来源: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发布时间:2016-11-01 访问量:

汽修工的柔情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1021-24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全省儿童文学作家、青少年阅读及写作指导老师培训班”在惠州举行,我校陈一满老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在大会上向全省21地市的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的阅读和写作指导老师们分享了我校在推广文学素养教育工作上的经验和做法。

我校是一所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校生共有6500人,男生占九成,住宿生占八成,以交通类工科专业为主。我校在全省全国的竞技场上,屡获殊荣,被誉为技能竞赛明星学校。与此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

1、基于学生特点,全校普及

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学基础普遍都较为薄弱,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我校通过课堂主渠道和开展全校性的经典篇目诵读与书写活动、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及学校学生刊物《交校潮讯》主办的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普及教育。

  

在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不需要学习《语文》课的情况下,我校依然坚持开设语文课程,目的是为了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同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两者相得益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训练,提升了学生对文字处理的基础功,《语文》课上的文学训练,也提升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水平。

我校经典篇目诵读与书写活动,是面向全校学生、全程参与的一项文化素养普及教育活动,学校自编了《优秀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和配套写字本,每个学生人手一套,读本设定了诵读进度,对学生每天、每周诵读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清晰提示,从入校第一周开始,利用晚自修和早读课进行学习,直至离校实习,全程、全员参与。旨在提升全校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为学校开展的文学、书法教育打好基础。      

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及学校学生刊物《交校潮讯》主办的系列活动,是在全校全程参与的基础上,阶段性的主题活动。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武”有专业技能竞赛,“文”有全国文明风采。我校虽是工科学校,但也没有忽视对学生进行“文”的教育,让学生文武双全。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一般在秋季学期举行,有征文类、职业设计类、摄影类、艺术展演类等项目,学生至少要选择一项参与;我校从05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至今已连续参赛11年。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广,鼓励全员参与,投入大量培训和指导资源,使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成为所有学生向往并参与的盛事,而不是少数人“独享”、遥不可及的竞技场。在历年“文明风采”竞赛中,征文类比赛一直是我们的重头戏,每年经学校初赛筛选后,提交省级复赛的作品量基本都达到参赛总量的60%

《交校潮讯》作为学生刊物,坚持办刊已有20余年,共出版刊物72期,是一本由学生写、学生编、老师指导的刊物,是学生自己的刊物!刊物征稿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会将优秀的稿件推荐到校外的学生刊物,如广东《少男少女》、《中学生报》等,以提升同学们的投稿热情!

书籍,是青少年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2015年,我校在校内建立了开放式书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阅读书籍的场所。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阅读到有用的书籍,成立社团“悦读社”,配备社团指导老师,不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开展美文赏析和推荐。

通过以上活动的普及,加强学生对文化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校园人文氛围,养成工科学生“文”的意识和习惯。

2、文学书法并举,扬长补短

学校是工科学校,专业建设方面全国领先,适读的专业几乎都以招收男生为主,所以男生占了在校生的八成多,再加上专业和课程都要求以动手为主,所以,人文方面的课程设置和培养力度都较弱,学生有过于刚硬且情感粗糙之虞。为了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铺垫学生的幸福人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领导和一群德育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大胆创新,在校园开展文学艺术教育和书法教育,旨在以文学和书法的“灵”“柔”“韧”“美”等特色补充工科学校的粗狂、刚硬的文化特征。

    从此,学校文学社和书法社应运而生。三十多年来,学校在普及文化素养教育的基础上,一直坚持以书法社和文学社为启动点,以选修课为抓手,把一群工科的“铁汉子”们,围绕在“文”的周围,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文”化(化育)人,在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的同时让文学、国学和书法的精髓深入学生的内心,在无言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种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浮躁喧嚣的现实干扰下也能静下心来学文习书,并持之以恒。实现了教育学生方面的扬长补短。让交校的毕业生不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还有一定的文学、书法素养,为今后人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厚实基础。

3、矮子里挑将军,培优拔尖

我校学生以男生居多,课程以专业课为主,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普遍较为薄弱,为了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重视,我们采用“精英培养”的形式,来带动全校的学生。以社团《交校潮讯》编辑部、梦笔文学社、悦读社为主要基地,从各班选拔基础较好的学生,由指导老师定期开展辅导,培养校园文学精英。

以开展文学社团的形式,无疑为热爱文学的学生提供了一片自由发挥的用武之地,让学生有一个集中学习和锻炼的平台。除了日常的自我管理之外,学校还聘请语文老师作为社团的指导老师,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授课。推荐学生参与社会媒体杂志的相关培训,开展文学研讨会,与兄弟学校开展文学交流,以凝聚和吸引更多的文学精英力量!

4、长期坚持不懈,硕果累累

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取了显著的成绩。

1、在历年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中,我校连续11年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并在2008年获得“组织工作特等奖”,这是全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工科学校。在这11年的参赛过程中,我校共报送的征文类作品1260份,获奖作品890份,获奖率高达70%

2、我校梦笔文学社20年如一日地坚持弘扬校园文学,做好文学推广和宣传,也曾在层层角逐中被评为“广州市十佳文学社”。

 

3、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各项征文比赛,曾获“幸福广东”首届广东青少年征文大奖赛优秀组织奖。

4、每年组织全校各班开展书信比赛,以书信的方式传递温情。在广州市教育局举办的 “幸福广州,幸福生活”书信比赛中,我校有多名学生获得市级奖项。

5、我校语文组全体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中职语文教研会举办的《语文》写作部分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暨征文比赛活动,共报送207分参赛作品,其中有18篇获得一等奖、53篇获得二等奖、72篇获得三等奖,有三篇获得广州市美文展示。

6、历时20年,坚持给学生办自己的刊物《交校潮讯》,每期人手一本,除了刊登文学作品之外,还会展示学生的摄影、书画类、手工类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的文艺作品在校内广泛传阅和宣传。

7、在广州市“媒体探营中职”活动上,知名媒体记者是这样评价我们学生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郑 澍: 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热情就是对一份职业的热爱和激情,不是去敷衍和应付……      

                         

《中国青年报》记者 林 洁:汽车需要文化,学汽车维修的也有柔情的一面……交校的学生面貌很饱满,专业知识很丰富……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学生们非常专注专业地完成表演,他们的精神真是让人振奋……

《孩子》杂志主编 祁丽珠:进入一个很感动的世界,男生很帅气,女生很优雅。如果孩子们这种对职业的激情延伸到他们的工作中,那将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一种肯定。

汽修工也有柔情!汽修工的柔情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在日常的点滴养成和深化教育中,我们看到学生一步一步地成长,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在学校的指引下,从一个个中考失利的孩子,慢慢地成长为心态阳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青年,在文字中抒发对职业的自豪,对未来的自信!我们希望,通过文化素养教育推行和普及,让学生从表于外的素质修养、显于内的文化底蕴、隐于形的正气传扬做起,努力培养自身职业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迈出第一步,努力做一个“家庭的好成员,未来企业的优秀成员,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一直也将继续为这个目标奋战在中职教育第一线!

 

供稿:学生(保卫)科

编辑:陈一满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