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羊城晚报对我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参加广东卫视“技行天下”毕业生进行报道)
被称为“汽车外科整形师”的钣金工遭遇尴尬——
没人愿当“钻石王老五”
|
钣金工为汽车整形一丝不苟 |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尹安学 实习生 黄伊宁
一场交通事故,轿车被撞得凹凸不平,甚至严重损坏,但让车主意外的是,经过修理,轿车复原如初,甚至比之前还新!
能有这个效果,最该归功于汽车修理店的钣金工,他们堪称汽车的外科整形师。
钣金工实际上是钳工的一种,不过,他们能用手工把钢板、铜板等各类金属板材组合成一件件工艺品或工件,比普通钳工更厉害。对汽车钣金工来讲,他们要将汽车外壳变形部分进行修复,要让人看不出撞击痕迹。将于9月21日在广东卫视播出的《技行天下》,向人们展示了钣金工的精湛技艺。“很多人以为汽车钣金就是在车子身上敲敲打打,哪有这么简单!”节目中,钣金工讲述了这个职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钣金工成广州紧缺工种
陈锐光拿起锤子,不断敲击车身凸起的位置,再用左手细细抚摸,确认已经相当平滑后,他长舒一口气,拿起打磨器继续加工,担当汽车的外科整形师。
今年24岁的陈锐光来自东莞,他的任务是赶在12点前,把一辆事故车的凹陷部分修复如新。从开工到现在,他已经蹲了3个小时,腿部早已完全麻痹。
加班对于每一位钣金工来说已是家常便饭,陈锐光回忆,去年8月大台风期间,大量待修车辆涌进车间,他几乎每晚都要加班到11点,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个月。
“车间十分闷热。”陈锐光拧一拧擦汗毛巾,可以拧出水来。
工作辛苦,让汽车钣金工成了广州的紧缺工种,可享受积分入户加20分的优待,但许多90后都不愿意干这行。
已入行有10年的郭晨阳在知名汽车4S维修店工作,参加了广东卫视的《技行天下》的技能大比拼后,曾有公司以年薪13万元以上的待遇向他抛出橄榄枝。广州万通汽修学校陈峰校长说,“只要技术过硬,钣金工也能月薪过万。”
钣金工确实是汽修行业的“钻石王老五”,它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钣金工人一般要从学徒做起,再经历从小工到中工,从中工到大工的磨砺,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六年。工作环境脏、乱、差,加班时间长,许多人在学徒阶段便选择放弃。
“我们公司的很多90后实习生,都因为工作太苦、太累待不下去。”郭晨阳亲眼见过许多半途而废的钣金学徒,他们因为接受不了车间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量,选择了离开钣金业。
只要肯吃苦,有技术就有未来
每月休息6天,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是郭晨阳的生活常态。
郭晨阳是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第一批学习钣金专业的学生,据他回忆,当年整个钣金专业只有20多人。现在,此专业的规模已发展为100多人,尽管这样,钣金专业的学生仍然称得上是“抢手货”。
今年18岁的邹文斌还是该校的一名学生,明年才从学校毕业的他,早已确定了以后的工作单位——知名企业的售后服务公司。邹文斌介绍,他们的学制是三年,其中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钣金的基础技术,最后一年则是实习。第二年,用人单位就会进入校园招聘在读生,邹文斌和他的同学虽然还没毕业,但未来的工作单位早已定了下来,其中不乏有进入了宝马、奔驰等大公司的学生。
初学钣金时,邹文斌对很多理论都不理解,觉得十分枯燥。“当时就有放弃的念头,但是又觉得人应该有一技之长,不想这样随随便便地毕业。”
邹文斌把那些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钣金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称为“一张白纸”。“这类人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钣金行业,一入行肯定觉得太苦太累了。”而职校毕业生,对这个行业状况早已有所了解,又掌握了一定的钣金技术,很多人毕业会继续选择做钣金工,只是工作久了,会有不同的选择。
邹文斌说,他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待遇等都有信心,“这个行业讲究技术制胜,只要不怕吃苦,有技术就有未来。”
外观重要,内部结构的修复更重要
“车门外板局部位置损伤,请选手自行切割损伤区域,并使用厚度相同的钢板焊接到原区域,要求车门外板进行更换作业后,符合原来的尺寸和外形。”这是《技行天下》给钣金工们出的难题。然而,在一线工作中,他们遇到的难题远远不止这些。
“很多人以为,汽车钣金就是在车身上敲敲打打,直到把它敲平为止,哪有这么简单!难就难在你一锤打下去是不行的,必须慢慢来。”陈锐光说,这个工种对技术要求很高。
何况,钣金工并不只是敲敲打打,切割、焊接、敲打、打磨,都是钣金师傅的基本功。
27岁的郭晨阳已从业11年,但最让他觉得困难的,是人工将一个个零部件切割再组装起来。“我们所看到的出厂汽车,是按照电脑程序,用机械臂组合焊接起来的,但在平日的维修中,往往只是某个部件遭到损坏,我们无法设定好程序,让机器代替我们去修理,因为每辆车的损伤情况不一样,钣金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维修。”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追求轻巧、减轻重量,内部的材料选择越来越复杂,很多部件不仅形状不同,连材质、厚度等差别也很大。钣金工需要对受损位置的零件一一进行测量,必须用同种材料、同种厚度的钢材进行替换,不允许有一点点误差。
郭晨阳一直追求精益求精。他不但看重修复后车辆的外观有没有恢复原状,更重视内部结构有没有完全修复。“即使外表看起来焕然一新,如果钢板内部不符合标准,当车辆再次受到冲击时,对乘客的伤害就会更加严重。”
对内部结构的执著,常让郭晨阳费尽心思。钢板焊接后内部处理不了,如何保持钢板夹着的部分不生锈呢?在钻车身的第一层钢板时,如何做到不钻伤里面的第二层呢?
带着这些问题,郭晨阳上班下班都在琢磨,有时会跑到国外的网站去寻找答案,甚至会拿着德文的维修说明书,让同事帮忙翻译。
进公司的第一年,郭晨阳每天都去给师傅递工具。“可能很多实习生就是过不了这一关,觉得太枯燥,没什么成就感吧。”郭晨阳不这么认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边看边学,掌握了许多师傅的实战经验。
一年之后,郭晨阳开始接手一些简易的维修。车身上的两个小凹痕,师傅可能半小时就把它解决掉了,落到他的手上,可能得两三个小时,不过他乐在其中。
未出师的那几年,郭晨阳每天都比师傅早到车间,晚上也是等师傅下班后,他打扫完车间才下班。入职五年后,他获得了宝马汽车钣金技师认证。
钣金工的另一个职业特点就是要与时间赛跑。虽说慢工出细活,但他们同时也要赶在与客户的约定时限前完成。
姚相是来自北京的车漆快修一级技师,他的技能就是快。“如果车主去4S店维修,加上预约可能要3-4天,但是在我这里,从接车一直到修好开走也只需要4个小时。”
由于姚相的勤奋踏实,今年23岁的他已经成为公司的主管之一。
新现象:女钣金工成职场红人
钣金工第一年月薪,基本都是1000元左右,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在三年后会增至5000—6000元。之后的上涨幅度,就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了。邹文斌说,开始工资实在太低了,的确有很多人想辞职换工作。
18岁的邹文斌还在当实习生,他这样规划自己的未来:做五六年的钣金工,在此其间,他也学习有关管理和销售的知识,希望能在五六年后调职到公司的管理营销岗位。
这也是很多钣金工的选择,他们似乎已经达成共识:不可能一辈子当钣金工。
有趣的是,如今一些女性钣金工也成为了汽修店的红人。邹文斌的老师刘健烽曾教过一名女学生,她是80位学员中唯一一位女生,“当时宝马没问她几句话就录用了她。”
因为女性有销售方面的优势,既可以当修理工,也可以当前台接待。
钣金工的另一条出路,是在积累一定的一线经验后,成为钣金行业培训师。
今年42岁的李自猛师傅,已经入行20年了,现在他不再在一线工作,而是建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培训机构,专门为公司的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内部培训。
邹文斌的老师刘健烽,本来也是在一线工作。后来受恩师李贤林的邀请,他又回到自己的母校当老师。“并不是为了追求稳定的生活,而是觉得学校能提供给我的平台更大,机会更多。” 2012年,他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勇夺汽车车身修理项目冠军。相比于成为公司的主管、经理,他更喜欢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追求永无止境的钣金工艺技术。
刘健烽老师今年才23岁,作为全校最年轻的老师,他常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因为还没成家,他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陪学生聊天聊到很晚才走。刘健烽是邹文斌最喜爱的老师,“他是有问必答的,即使是下班时间也会很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
和其他同行相比,郭晨阳可以称得上“异类”,因为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离开钣金业的打算。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动动手就不舒服”。
他的目标,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高端汽车专修店,“即使当了老板,我仍会继续修车,心里还是放不下钣金。”
尹安学、黄伊宁